辐射防护

构建贺州市“东融”新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 

来源:辐射防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1

201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对贺州市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十六字总体要求,指明了新时代贺州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贺州今后的发展关键还是“东融”,要做足“东融”文章,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接受大湾区辐射、承接大湾区产业、对接大湾区市场。

一、 贺州市“东融”发展的基本概况

贺州自2002年建市以来,“向东”发展是延续至今的战略主题,大致经历了承接产业转移、当好“向东开放”排头兵、实施“向东开放”战略和如今的全面“东融”四个阶段,目标越来越明确、政策越来越丰富、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全力“东融”可谓是得战略机遇之“天时”,占区位环境之“地利”,善试点工作和战略联盟之“人和”,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为构建“东融”新格局凝聚核心竞争力。

第一,贺州“东融”正处于最佳的战略机遇期。贺州在广西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中央赋予了广西“三大定位”,自治区党委赋予贺州“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重大使命,把贺州从全区战略的边缘地带转到一个主战场。贺州可以借助“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边境地区开放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利用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新机遇和区域开放合作平台,率先走上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同频共振的发展道路。

第二,贺州“东融”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贺州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西南、中部地区东进粤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随着“六高四铁两江一机场”立体化交通格局逐步建成,贺州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集散,在区域合作中展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强的吸收辐射力。贺州生态、旅游、矿产、特色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长寿养生经济,壮大了碳酸钙、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和生态健康“三个千亿元产业”,丰富了文旅整合、康体养生、特色农产品等上下游业态,为实现与大湾区中心城市产业互补、错位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第三,贺州“东融”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贺州开展“多规合一”、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市等一系列试点工作,夯实了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等工作基础,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贺州可以优先承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并通过“借台亮相”,形成本地企业、大湾区企业、外资企业三者相合作新格局。

六高四铁两江一机场

“六高”

广贺高速、桂梧高速、永贺高速、贺巴高速、韶关经贺州至阳朔和广宁经贺州至昭平等6条高速公路

“四铁”

贵广高铁、洛湛铁路、柳韶铁路和贺州—梧州—玉林—北海城际铁路4条铁路

“两江”

贺江和桂江两条内河航道

“一机场”

贺州支线机场

贺州市生态、旅游、矿产、特色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长寿养生经济,壮大了碳酸钙、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和生态健康『三个千亿元产业』,丰富了文旅整合、康体养生、特色农产品等上下游业态,为实现与大湾区中心城市产业互补、错位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贺州市“东融”发展的主要成效与核心问题

近年来,贺州全面履行自治区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实施向东开放等五大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提档升级、节节攀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壮大,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力东融”成效初步显现。一是“向东”交通网络格局不断拓展完善。二是“向东”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深化。三是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四是生态品牌优势不断转换成经济优势。五是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六是向东引智不断筑起人才新高地。

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当前“东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是行政区划分割市场,区域协调机制缺失。港澳地区市场经济发达,法制基础健全,而贺州还保留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双方在企业行为方式、政府管理方式和人们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体制差异。受行政壁垒和省际边缘的双重影响,各地区通过建立于行政区划之上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或政策壁垒仍然存在。相互之间尚未建立自上而下的东融决策、协商、议事、执行四级工作机制和民间交流机制。

上一篇:乌鲁木齐市某物流园车辆检查系统辐射环境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