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1]。2019 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已证实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接触性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途径尚待明确。飞沫传播是指喷嚏、咳嗽、谈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2]。
一批批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赶赴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源源不断持续增援,在荆楚大地为患者点亮一盏盏希望之灯,谱写着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壮丽战歌。而做好防护工作,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在这场战“疫”中显得尤为重要。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但一些不当的防护举措也会带来问题,本文就常见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压力损伤等问题及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1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炎症反应,发生在皮肤或粘膜,由于一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的接触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急性或慢性炎症。典型皮损为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水疱以及大疱。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病因。①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出现皮炎,该物品对皮肤有非常强的刺激性。原发性刺激分为两种,一种刺激性十分强,接触后短时间内出现皮损;另一种刺激性较小,在一定时间接触后亦可致病,如有机溶剂、肥皂等。②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少部分人接触该物致敏后,再次暴露于该致敏物,经12~48小时在接触区及其周围出现皮炎[3]。
接触性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物、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轻症时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密集丘疹,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炎症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水疱破裂则有糜烂、渗液和结痂[4]。
首要治疗措施是寻找致病接触物,避免再次接触此物质,同时,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及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治疗已出现的症状。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经常佩戴防护用具,鼻部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表现,极有可能为接触性皮炎,建议按抗过敏原则处理。
2 汗疱疹
汗疱疹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出汗不良湿疹,是一种复发性非炎症性水疱。其病因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汗疱疹属皮肤湿疹样超敏反应,小汗腺本身没有明显损害及汗液潴留现象,与真菌感染、精神紧张、手足多汗及过敏性体质等具有相关性,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等伴随症状[5]。
本病局部治疗主要是保持手足干燥清洁,减少刺激性物品(如肥皂、消毒液等)的应用,减少手套等防护用品穿戴时间,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还需要注意预防感染。中药外洗是根据汗疱疹的特点,以湿邪为主,可用收湿敛疱法,如可用王不留行、石榴皮各15 克,白鲜皮、土槿皮、苦参各30 克,明矾9 克,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日2 次,每次5 分钟。用针灸治疗汗疱疹有也一定效果[6]。对于湖北出现此症的医护人员,建议采取以上方法治疗。
3 痤疮和毛囊炎
长时间佩戴口罩和其他防护产品后,不透气的环境让皮肤毛囊口堵塞,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感染风险加剧,同时不规律的作息及精神紧张加剧了痤疮和毛囊炎的病情[7]。各种皮损均由毛囊浅部及深部的炎症及其他继发反应所引起,包括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分泌增加[8](图1)。治疗方法如下。
图1 痤疮,引用来源于网络
4 日常护理
每天用温水洗脸一两次,清洁皮肤,避免用手挤压或搔抓皮疹。禁止使用油膏类、粉类化妆品和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的软膏及霜剂。药物治疗:(1)局部外用药物:过氧化苯甲酰、维A 酸类(阿达帕林凝胶、维A 酸乳膏、他扎罗汀凝胶)、抗生素类(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等。(2)口服抗生素首选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对于严重的痤疮,可以口服异维A 酸[9]。湖北出现此症的医护人员,可酌情选用以上办法进行护理。
5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是皮肤真菌亲角质蛋白,侵入表皮角质层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皮肤癣菌包括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以及毛癣菌属3 种菌属,均可侵犯皮肤而引起手足癣、体癣、股癣、叠瓦癣等[10]。长期佩戴防护用品容易造成温暖、潮湿、多汗的环境,浅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于再次感染和复发,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面一般外用酮康唑、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皮损较严重或者局部外用效果欠佳可以服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药物[10]。(图2)
上一篇:疫情背景下师幼心理健康之防护行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